• <sup id="q8qqq"></sup>
    
    <cite id="q8qqq"><ul id="q8qqq"></ul></cite>
  • <noscript id="q8qqq"><optgroup id="q8qqq"></optgroup></noscript>
    <nav id="q8qqq"><code id="q8qqq"></code></nav>
  • <small id="q8qqq"></small>
  • 国产97人人超碰caoprom…,日本最新免费二区三区在线观看,18AV无码不卡在线,一本性道在线视频无码看,亚洲高清无码黄色一级片,国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第五屆連州國際攝影年展 學術團隊

    時間:2009-11-03 17:30:54 | 來源:第五屆連州國際攝影年展官網

    總策展人:陳衛(wèi)星 羅伯特·普雷基(Robert Pledge)

    展覽總顧問:栗憲庭 杰羅姆·桑斯(Jérome Sans)

    學術委員會主席:鮑昆

    助理總策展人:姜緯

    策展人:王文瀾 聞丹青 郭曉彥 晉永權 陳泱 李潔軍 常河 吳映玟(韓國)杜劍峰 孟韜 伍小儀 Emil Fedida(挪威)

    藝術總監(jiān):段煜婷

    致力于中國當代攝影的策展、傳播、推廣以及藝術項目、藝術空間的管理。

    1996年6月至1998年4月于《人民攝影》先后擔任“攝影家訪談”專欄記者、理論版編輯;1998 年4月至2005年于羊城晚報報業(yè)集團《新快報》先后任圖片編輯、圖片總監(jiān);1998年8月策劃組織“華南報道攝影高級研討班”;2000年編著反映中國20世紀社會各階層生存狀況的大型紀實攝影叢書《中國故事》;2001年至2003年被世界新聞攝影基金會(WPP)選為中國大師班成員參加為期3年的學習;2005年發(fā)起、策劃連州國際攝影年展項目,并擔任藝術總監(jiān);2005年底被評為“2005中國攝影十大焦點人物”;2006年1月策劃“百變香江—邱良個展”(廣東美術館);2006年1月策劃“我鏡頭中的毛澤東—呂厚民個展”(廣東美術館);2006年2月為莫斯科攝影節(jié)策展;2006年3月被美國休斯頓攝影節(jié)(FotoFest)特邀為中國攝影節(jié)的代表參加“國際攝影藝術博物館聯(lián)盟Oracle”組織會議;2006年5月“中國攝影50年”大型回顧展特約策展人;2006年11月受邀擔任德國柏林攝影節(jié)(FOTOBILD)評委;2007年1月受邀擔任法國巴黎攝影雙年展(PHOTOQAUI)中國部分策展人;2007年英國伯明翰攝影節(jié)(Rhubarb-Rhubarb)大師評審會評委;2007年德國柏林攝影節(jié)(FOTOBILD)大師評審會評委。2008年4月首屆希臘攝影雙年展評委;2008年5月柏林攝影節(jié)評委。 2009年5月中國攝影金像獎評委。2009年9月南方短片節(jié)評委。

    總策展人:陳衛(wèi)星

    中國傳媒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研究生。1988年被國家教委公派赴法國留學,師從法國當代傳播學奠基人貝爾納·米耶熱教授,在法國斯湯達大學(格勒諾布爾第三大學)獲得信息傳播學博士學位,曾主編法國巴黎《歐中經貿》雜志。1997年回國任教,2005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傳播客座教授,2009-2010年歐盟高校聯(lián)合體伊拉斯莫斯世界項目訪問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傳播學理論、國際傳播及媒介文化研究。代表性論著有專著《傳播的觀念》(人民出版社,2004年,2008年):《以傳播的名義》,(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4年);譯著《世界傳播與文化霸權》,(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年,2005年);編著《網絡傳播與社會發(fā)展》(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1年);《全球化背景下的廣播電視》(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1年);《國際關系與全球傳播》,(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3年)。在探討傳播學與中國社會的互動關系之外,也關注視覺文化中的傳播問題。2003年12月參加廣東美術館《中國人本-紀實在當代》影展,發(fā)表論文《生存空間的符號和姿態(tài)》;2005年1月參加第一屆廣州國際攝影雙年展,發(fā)表論文《再現(xiàn)城市:影像意義和空間屬性》;2005年12月參加第一屆連州國際攝影節(jié),發(fā)表論文《命名的呈現(xiàn)》;2006年在《年度學術2006》上發(fā)表論文《城市的欲望與底層的想像》;2006年12月參加第二屆連州國際攝影節(jié),發(fā)表論文《影像的權力機制》;2007年在《中國攝影年鑒》(2006-2007)上發(fā)表論文《影像空間的現(xiàn)實皺褶》;2008年1月參加第三屆深圳美術館論壇,發(fā)表論文《藝術批評的危機》;2008年4月在《中國攝影家》上發(fā)表論文《從視覺政治到視覺文化》;2008年4月在韓國首爾成均館大學參加“藝術景觀”學術研討會,發(fā)表論文《中國當代攝影表現(xiàn)的社會景觀》;2008年6月,參加2008北京攝影季學術論壇;2008年11月在石家莊參加沙飛影像研究中心首屆學術研討會,發(fā)表論文《歷史的視覺與視覺的歷史》;2008年12月參加深圳何香凝美術館OCT當代藝術中心 “空間生產、社會變動與視覺表征”學術研討會;2009年5月參加第三屆廣州國際攝影雙年展,發(fā)表論文《再現(xiàn)的方位》。

    ?


    總策展人:羅伯特·普雷基 (Robert Pledge)

    于1942年出生于英國倫敦,十歲遷居法國巴黎。他主修西非語言和人類學,他作為非洲研究專家踏上記者生涯。后來,他成為視覺藝術雜志《伸縮鏡》(Zoom)的編輯,并于1976年擔任法國圖片社伽馬(Gamma)美國辦事處的主編。1976年,他與美國攝影師大衛(wèi)·伯內特合伙在紐約成立聯(lián)系圖片社Contact Press Images。曾出版并主編圖書若干本,在世界各地擔任各大展覽的館長,多次擔任攝影評委,名揚國際。自1984年以來,組織了聯(lián)系圖片社為每一屆奧運會拍攝照片。

    展覽總顧問:栗憲庭

    1949年生于吉林省,1978年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

    1979——1983年任《美術》雜志編輯,推出“傷痕美術”、“鄉(xiāng)土美術”和具有現(xiàn)代主義傾向的“上海十二人畫展”、“星星美展”等,并在雜志上組織過“現(xiàn)實主義與現(xiàn)代主義”、“藝術中的自我表現(xiàn)”、“藝術中的抽象” 等理論討論。 1985——1989年任《中國美術報》編輯,并把該報改變成為推介新思潮和新觀念的主要陣地。諸如推出“85 美術新潮”、“新文人畫” 等藝術思潮。同時對一些敏感的藝術觀念問題,如“后現(xiàn)代主義”、“大靈魂和語言純化”、“現(xiàn)代設計”、“城市雕塑”等藝術問題組織過研討活動。他對中國現(xiàn)代藝術運動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具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1990年以來以獨立批評家和策劃人身份活動至今。

    1989年2月作為主要策展人策劃了“中國現(xiàn)代藝術大展”。1990年3月在日本東京世田谷美術館策劃“中國現(xiàn)代水墨展”。1993年2月在香港藝術中心和大會堂策劃“后89中國新藝術展”。1993年5月在澳大利亞悉尼當代藝術博物館策劃Mao Goes Pop。1993年6月在意大利參與策劃“第45屆威尼斯雙年展:走向東方”。1994年10月,出席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組織的“當代藝術討論會1994——亞洲思潮的潛能”國際學術討論會,作《文革后的三代藝術家》、《中國近代藝術思潮》的演講。1995年5月,應溫哥華美術館、西蒙·菲莎大學當代藝術學院的邀請,到加拿大講學。1995年5月,應紐約現(xiàn)代藝術新博物館和紐約市立大學皇后學院亞美研究中心的邀請,到美國訪問講學。1995年9月在德國漢堡國際前衛(wèi)文化中心策劃“從國家意識形態(tài)出走——中國當代藝術展”。1995年12月,出席韓國95年藝術組委會組織的“遠東亞洲藝術——今天和明天”國際學術討論會,作《引進與再創(chuàng)作》的演講。1996年5月,與廖雯共同在北京策劃“大眾樣板”、“艷妝生活”藝術展。1996年10月,出席德國世界文化宮組織的“形象的空間:文化的地志和烏托邦”國際學術討論會,作《當代藝術,挑戰(zhàn)藝術的西方概念》演講。1997年5月,應新加坡藝術博物館、南洋藝術學院、LASALLE SIA藝術學院、1997寶藏國際藝術博覽會的邀請,赴新加坡作關于中國當代藝術的演講。1999年1月,任德國波恩藝術博物館“時代轉折”國際藝術展策展人之一。1999年5-6月,在北京中山公園策劃“酚苯乙烯”展覽,和廖雯合作在天津泰達藝術博物館策劃“跨世紀彩虹——中國艷俗藝術”展覽。1999年10月——2000年4月,獲得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ACC(亞洲文化協(xié)會)的研究基金,赴美國作當代藝術研究。2000年5月,策劃“對傷害的迷戀”展覽。2001年5-12月,策劃創(chuàng)辦《新潮》藝術雜志。2001年9月任首屆日本橫浜三年展國際委員會委員。2001年策劃“12花月”、“死亡檔案” “十字路口”等展覽。2002年參與策劃“專·業(yè)·余”藝術展。2003年在北京策劃“念珠與筆觸”展覽。2008年12月?lián)蔚谒膶眠B州國際攝影年展總策展人。

    展覽總顧問;杰羅姆·桑斯(Jérme Sans)

    1960年出生于法國巴黎,現(xiàn)任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館長,生活工作于北京和巴黎。

    他還是瑞典Stockholm Konsthall策展人;西班牙NMAC基金會董事成員;Le Meridien艾美連鎖酒店(喜達屋集團)的文化總監(jiān)。2002年到2006年1月,任巴黎東京宮館長。作為這個當代藝術空間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他與尼古拉·包瑞奧德(Nicolas Bourriaud)合作,共舉行過70個個展和6個群展,在4年內吸引了超過一百萬的參觀者,使東京宮成為巴黎最具有活力的藝術中心之一。2006年3月到2008年1月,他為英國Balti當代藝術中心擔任項目總監(jiān);1996年到2003年,任美國威斯康森州密爾沃基視覺藝術學院的策展人;1998到1999年,任英國倫敦圣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客座教授。近十年策劃或聯(lián)合策劃的重要展覽包括:臺北雙年展(2000),里昂雙年展(2005),巴黎“白夜”藝術節(jié)(2006)等。杰羅姆·桑斯曾編撰過關于當代藝術的部分重要書籍,包括其對法國藝術家達尼埃爾·布倫(Daniel Buren)進行訪問的《 au sujet de… 》(Flammarion出版社,1998);對喬納斯·梅卡斯( Jonas Mekas)的專著《 就像影子 》(Steidl verlag出版社,2000年);對皮埃爾和吉爾( Pierre &Gilles)的專論(Ed Jerome de Noirmont出版社,2001年);日本著名攝影家荒木經惟的專論《Araki by Araki 》(Taschen Verlag出版社,2001年);陳箴的專論《對話》( Presse du Réel出版社,2003年);以及關于喬納斯·梅卡斯Jonas Mekas的著作《與弗雷德·阿斯泰爾跳支舞》(A Dance with Fred Astair)和《今日阿拉伯世界》(Enrico Navara出版,2007)。

    ?


    學術委員會主席:鮑昆

    策展人,攝影批評家。1953年出生于北京。

    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攝影年鑒》編纂委員會委員。

    1997年任中央電視臺大型記錄片《黃河》策劃人。2002年任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理事會理事。2003年任中央電視臺攝影欄目《瞬間世界》執(zhí)行主編。2004年任武夷山國際攝影周策展人。2005年任桂林國際攝影節(jié)策展人,第十一屆中國國際攝影藝術展評委。2006年在宋莊美術館策劃《天地間——現(xiàn)實主義的記憶》攝影展。2007年3月被《攝影之友》雜志評選為年度最重要攝影人物,任第二屆廣州國際攝影雙年展學術主持和第七屆中國攝影金像獎評委,任第七屆平遙國際攝影大展策展人,任第三屆連州國際攝影年展策展人。2008年擔任第一屆北京攝影季藝術總監(jiān),任第八屆平遙國際攝影大展策展人,第四屆連州國際攝影年展總策展人。

    助理總策展人:姜緯

    策展人,出版策劃人,批評家。

    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理論委員會委員。中國攝影年鑒編纂委員會委員。近年來在上海圖書館、上海美術館、愛普生影藝坊、安德雷斯國際藝術中心、藝博畫廊、北京明天藝術中心等地策劃了多個攝影展覽。2006至2007年,連續(xù)兩年被《攝影之友》雜志評選為年度最重要攝影人物。2007年5月?lián)蔚诙脧V州國際攝影雙年展學術委員。2007年9月獲得第七屆中國攝影金像獎理論評論獎。2007年12月?lián)蔚谌龑眠B州國際攝影年展策展人,并獲得年度杰出策展人獎。2007年起任《紙上記錄片》系列影像叢書策劃人,已編輯出版了二十多種圖書。2008年12月?lián)蔚谒膶眠B州國際攝影年展策展人。2009年5月?lián)?949—2009中國紀實攝影大展策展人。2009年9月?lián)文戏蕉嗝蕉唐?jié)藝術評委會委員。2009年10月?lián)文戏介喿x盛典推選委員會委員。2009年11月?lián)嘻愃畤H攝影文化節(jié)策展人。2009年12月?lián)蔚谖鍖眠B州國際攝影年展助理總策展人。

    聞丹青

    未及小學畢業(yè)即遇文革,后務農于山鄉(xiāng)、送煤于街巷、做工于機床。遭逢攝影,全力奔波,參加四月影會《自然·社會·人》第三回展。后經好人推薦、賢人指點任編輯至今,二十余年編圖編文,經場面、長見識,漸明攝影之理,漸具自知之明。目前任《中國攝影》雜志主編。

    郭曉彥

    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首席策展人。郭曉彥一直致力于從事藝術策劃、批評和管理。1999年3月起,參與創(chuàng)建中國第一家民營美術館-上河美術館(成都);2002年3月-2007年9月任廣東美術館“廣州三年展”辦公室副主任,策展人,2003年-2004年策劃、組織了廣東美術館系列當代藝術項目、研討活動及館藏作品專題展,如“大地上的圖畫-維姆·文德斯攝影展”,“未建成-磯崎新建筑藝術展”,“后規(guī)劃時代的建筑-與磯崎新對話”學術研討會等;策劃和組織“第戎-上海-廣州:嚴培明個展”等;2005年任“第二屆廣州三年展”聯(lián)合策展人,組織“三角洲實驗室計劃(D-Lab )”系列研討活動;2006年-2007年策劃組織“八五以來的現(xiàn)象與狀態(tài)系列展”之“從極地到鐵西區(qū):東北當代藝術展”,“劉小東個展-劉小東:寫生”;任“余震(Aftershock)-英國當代藝術展(1990-2006)”聯(lián)合策劃;韓國首爾美術館“亞洲城市網絡雙年展(中國部分)”策展人;2008年6月,聯(lián)合策劃(高士明、張頌仁)“吳山專(但仍然是紅的),國際紅色幽默……與英格-斯瓦拉·拖斯朵帝爾雷神女兒粉化服務”;2008年7月,聯(lián)合策劃(杰羅姆·桑斯、周麗影)“我們的未來——尤倫斯基金會收藏展”;2008年9月,第三屆廣州三年展研究員,策劃“消失的現(xiàn)場”單元; 2009年2月,聯(lián)合策劃(杰羅姆.桑斯)“邱志杰:破冰-南京長江大橋計劃之三”;2009年6月,聯(lián)合策劃(杰羅姆.桑斯)“嚴培明:童年的風景”等。

    晉永權

    中國青年報社攝影部主任,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獲法學碩士學位;1993年進入中國青年報社工作至今。系列攝影作品《儺》(1995-2000)被法國國家博物館、上海美術館等機構收藏;2004年,完成“三峽移民”拍攝(2000-2004)。主要著述有《最后的漢族》(合著,中央編譯出版社)、《出三峽記》(北京三聯(lián)書店)、《紅旗照相館》(金城出版社)。

    陳泱

    柏林WiE Kultur文化傳播中心聯(lián)合創(chuàng)辦人.藝術總監(jiān)

    1996年畢業(yè)與南京藝術學院藝術史系,主攻中國古典畫論,獲碩士學位。榮獲美國亨利·盧斯學者獎金(1998年)與德國RAVE策展人獎金(2001年)。2003-2004兩年任世紀壇藝術館藝術展覽總監(jiān),2005年在北京成立【混沌計劃藝術工作室】。2008年末,在柏林聯(lián)合創(chuàng)辦WiE Kultur文化傳播中心,致力于對藝術在公共領域的知識生產和文化外交的研究與實踐。2009年策劃組織的展覽包括《地球表面的圖畫:德國電影導演維姆.文德斯攝影展》,《沸騰的天際線:弗蘭克·蓋瑞與美國加州當代建筑》等。文章見諸《讀書》、《經濟觀察報》、《藝術當代》、《藝術世界》以及意大利當代藝術雜志《Flash Art International》和英國設計,建筑與文化雜志《BluePrint》等。應邀為2004年度德國隆CENTRAL當代藝術獎評委,德國聯(lián)邦文化基金會(Kulturstiftung des Bundes)“北京現(xiàn)場”項目得中方評審團成員,以及荷蘭REAL國際攝影大獎評委。

    ?


    常河

    1995.9 - 1997.7 山西大學中文系,新聞學專業(yè); 2008.1-12 英國波頓大學攝影研究生。2003.2 至今 東方早報社副主編; 2002-2003 中國新聞周刊圖片編輯; 2000.10-2001.8 CFP內容總監(jiān); 2000.6-2000.10 城市畫報圖片編輯; 1997.7-2000.6人民攝影報圖片編輯;2007.11 月《玻璃盒子》參與法國巴黎fotoquai攝影展; 2007.2《中國動物園》獲世界新聞攝影比賽(WPP)自然環(huán)境類二等獎; 2006.12- 所編輯版面《剛玉之路》獲中國新聞獎版面編排獎三等獎。

    吳映玟(Oh Young Min)

    獨立策展人,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講師。韓國《攝影藝術》(Sajinyesul Photo Art)中國特派員。多年來曾策劃過的展覽有 “韓、中水墨畫交流展—新墨會(韓國弘益大學)和元墨會(臺灣師范大學)交流展”、“韓陳萬(韓國)和崔曉東(中國)山水畫展”、月 “東方新像:韓國的形象思維——中國中央美術學院和韓國弘益大學聯(lián)展”、中國中央美術學院“學院之光—2007我的故事”國際交流展、韓、中建交15周年紀念韓國現(xiàn)代美術中國展“仙境”(韓國國立現(xiàn)代美術館、中國美術館交流展)、2008年10月 “大邱攝影雙年展”中國部分負責人;“中國國際攝影節(jié)(中國·大理)”韓國展;“錯覺中的桃源圖(韓國安末煥和中國曹靜萍聯(lián)展)”(北京-Space Da)、“流動的城市”(北京-Space Da); “中國國際攝影節(jié)(中國·麗水)” 韓國展;“通過照片看的韓國近代史”(韓國·首爾)展等。

    杜劍峰

    策展人 自由撰稿人

    1968年生于太原。中學時代開始攝影愛好,1991年畢業(yè)于武漢大學新聞系攝影專業(yè)。1991年至1997年任人民攝影報社記者、圖片編輯、理論編輯; 2001年起,作為司蘇實先生的主要助手,參加平遙國際攝影節(jié)的策劃、創(chuàng)辦和組織工作;2005年起自由職業(yè)者。2007年起為香港《攝影世界》雜志、《中華攝影》雜志特聘執(zhí)行主編、學術編輯。

    攝影碩士,《中國攝影》雜志編輯,《中國攝影年鑒》編委,《藝術世界》《青年視覺》等雜志撰稿人。2006年,連州國際攝影節(jié)《孫明經·走進西康》(Expedition to Xika)攝影展策展人;2007年世界電影攝影大師“阿巴斯·基阿魯斯塔米(Abbas Kiarostami )電影、攝影、藝術裝置、詩歌、出版中國巡展(沈陽·西安)。2008年以策展人身份受邀參加德國柏林藝術博覽會。2009年廣東美術館攝影雙年展《人民畫報60年封面展》策展人。

    秦文綱

    1998年畢業(yè)于暨南大學國際新聞專業(yè);1998年進入南方日報政文部任記者;1999年進入南方日報攝影部任攝影記者;2003年于南方日報攝影部擔任圖片編輯;2005年擔任南方日報視覺新聞中心副主任;2008年擔任南方日報圖片總監(jiān);2001年在廣州天河城廣場舉辦反映廣東連南瑤族缺醫(yī)少藥的紀實題材個人攝影年展;2008年參加并策展連州國際攝影大展”南方十人”攝影聯(lián)展;2009年參加并策展平遙攝影節(jié)”旅程,面孔”南方日報攝影聯(lián)展.

    劉宏

    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院 副教授博士。研究興趣:組織傳播,當代藝術。《博覽群書》專欄作者,《中國衛(wèi)生人才》專欄作者,《世界之醉》雜志專欄作者。中國傳媒大學,文學博士;暨南大學,文學碩士;同濟醫(yī)科大學,醫(yī)學學士。著有:《未完成的愛情方案—歐美藝術電影筆記》。發(fā)表過多篇藝術評論、市場評論。

    吳亮

    1989年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新聞攝影專業(yè)。現(xiàn)任中國外文局中國專題圖庫總編輯、人民畫報社網絡部主任;曾任新華社《攝影世界》雜志副總編輯、新華社攝影部網絡照片編輯室副主任、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近20年來,他撰寫和編譯了上百篇關于攝影器材、攝影技術和攝影活動的文章;曾有多幅攝影作品入選攝影畫冊;;曾赴美國、德國、埃及等地采訪和拍攝;曾參與策劃和組織“亞洲風采”華人攝影大賽、富士全國彩色反轉片大賽等全國性大型攝影展覽及各類攝影活動;曾擔任中央電視臺《瞬間世界》欄目策劃人;多次擔任國內各類攝影大賽評委;并多次為新華社、報社、企業(yè)、社區(qū)等單位講授攝影課程。

    埃米爾·費迪達

    1949年生于摩洛哥。

    1989年創(chuàng)建新繪畫藝術學院(現(xiàn)為奧斯陸攝影學院)并任學院院長。自1990年以來在挪威、中國、美國和泰國策劃過多次攝影藝術展覽。

    凡注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j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

    国产97人人超碰caoprom…
  • <sup id="q8qqq"></sup>
    
    <cite id="q8qqq"><ul id="q8qqq"></ul></cite>
  • <noscript id="q8qqq"><optgroup id="q8qqq"></optgroup></noscript>
    <nav id="q8qqq"><code id="q8qqq"></code></nav>
  • <small id="q8qqq"></sm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