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p id="q8qqq"></sup>
    
    <cite id="q8qqq"><ul id="q8qqq"></ul></cite>
  • <noscript id="q8qqq"><optgroup id="q8qqq"></optgroup></noscript>
    <nav id="q8qqq"><code id="q8qqq"></code></nav>
  • <small id="q8qqq"></small>
  • 国产97人人超碰caoprom…,日本最新免费二区三区在线观看,18AV无码不卡在线,一本性道在线视频无码看,亚洲高清无码黄色一级片,国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藝術(shù)中國

    意識與潛意識的界線是模糊的

    藝術(shù)中國 | 時間: 2009-10-16 10:53:03 |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這些論證,使我們進(jìn)一步懂得,意識和潛意識的界線是愈來愈模糊了,正如常態(tài)與變態(tài),理性與非理性的界線說到最后也是模糊的一樣。從理論上說,當(dāng)我們說到意識的時候,本身就已意味著潛意識的存在,而說到潛意識當(dāng)然也意味著意識的存在,因?yàn)橹挥凶杂X意識者才能有潛意識,沒有自覺意識者根本談不到潛意識。正如只有理性者才談到非理性,沒有理性者根本談不到非理性。所以想把意識和潛意識作嚴(yán)格區(qū)分是不可能的。“這些界線與其說是實(shí)際地存在,毋寧說是想象地存在著;至少,我們不能夠用手指,像在地圖上指點(diǎn)國界一樣地把它們指出來,藝術(shù)越來越接近到它底或一界線,就越會漸次地消失它底一些本質(zhì),而獲得界線那邊的東西底本質(zhì),因此代替界線,卻出現(xiàn)了一片融合雙方的區(qū)域。”《別林斯基選集》第二卷第441—442頁。別林斯基的這段精辟的論述,具有普遍的意義,意識和潛意識的界線也是這樣的。

     

      在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中,這種界線更難劃清,但是,“喜歡論述自己藝術(shù)的作家們……總是談?wù)撟约簞?chuàng)作活動中那些有意識的,自覺運(yùn)用某些技巧的部分,而無視那些……非自覺地進(jìn)行的部分。他們對自己自覺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yàn)感到榮幸,然而往往正是那些他們不愿談?wù)摰牟糠址从郴蛘凵淞怂麄兊谋举|(zhì)。”雷·韋勒克奧·沃倫:《文學(xué)理論》三聯(lián)書店1984年版第84頁。洛斯承認(rèn):創(chuàng)作能力在它發(fā)展到極致時,是有意識和無意識兼而有之,……麇集于腦海(即無意識的“深淵”)中的意象所經(jīng)歷的形變是無意識的,而對這些意象的控制是有意識的。同②第86頁。這種說法比較符合實(shí)際,下面不妨以一個故事為例作具體說明:

     

      唐代有位高僧香嚴(yán)閑禪師,一天,他和另一位和尚一起登臨廬山。兩人一路談天說地,頗為投契,香嚴(yán)閑禪師發(fā)現(xiàn)這位同行者絕口不談國事,而他已從傳聞中得知此人是位不尋常的人物:他原名叫李忱,是憲宗皇帝的第十三個兒子,當(dāng)今武宗皇帝的叔父。他放棄王公的富貴榮華,隱姓埋名,來到深山古剎,出家為僧,過著暮鼓晨鐘的生活,老禪師心想,這么一個人物,他的內(nèi)心果真斷絕一切世俗之念了嗎?

     

      兩人走了一程又一程,峰回路轉(zhuǎn),著名的廬山瀑布忽然展現(xiàn)在眼前,自然想到李白的名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壯美奇觀的景色引得老禪師詩興大發(fā),他忽然心生一計,說道:

     

      “怪不得古來多少詩人來到這里,都要歌詠瀑布,老僧才疏學(xué)淺,此時也想得兩句詩,可是下韻就接不上了……”

     

      李忱也隨之興起,說道:“師傅既然雅興,咱倆何不聯(lián)句,師傅先吟上句,小僧來續(xù)下聯(lián)便是。”

     

      香嚴(yán)閑于是朗吟道:“千巖萬壑不辭勞,遠(yuǎn)看方知出處高。”

     

      李忱玩味著豪邁的詩句,一股按捺不住的激情在胸中翻騰,也高聲吟誦道:“溪間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做波濤!”

     

      香嚴(yán)閑禪師聽完下聯(lián),不覺一愣,這詩句好大氣魄,再一想,不由一驚,面前這個人絕非等閑之輩,小小“溪間”怎能留得住他,他本是大海蛟龍,終究是要回歸大海,掀起萬丈波濤的呀!接著香嚴(yán)閑哈哈大笑起來,李忱很是奇怪,問道:“師傅何事大笑?”香嚴(yán)閑風(fēng)趣地說:“您這兩句詩,倒使我記起白居易的兩句詩來:‘何必奔沖下山去,更添波浪向人間’,你們兩個,一個想留山上,一個要沖下山去,可叫老僧何去何從呀?”

     

      李忱猛然省悟,剛才的詩句泄露了自己內(nèi)心的隱情,他不能忘記父親憲宗皇帝是被宦官謀害的,當(dāng)今武皇帝也是在腥風(fēng)血雨中登上寶座。……自己很想有所作為,重振大唐江山,然而,他覺察武宗嫉忌自己的才能,為韜晦計,他才遠(yuǎn)離朝廷,到此為僧。然而他身在山林,心懷魏闕,正像那狂瀉的瀑布,總想“歸大海”“做波濤”,這個隱藏在內(nèi)心深處的真情,不料竟在即興吟詩之間宣泄出來。后來,李忱經(jīng)“千巖萬壑不辭勞”的奮斗,終于接替武宗登上帝位,成為歷史上的宣宗皇帝。《詩中見真情》載《文學(xué)報》1983年9月22日。

     

      李忱即興吟詩,是有意為之,是意識活動。但其底蘊(yùn)卻是無意識的,不自知的。這是意識中的無意識,是意識表現(xiàn)無意識,或無意識借意識來表現(xiàn)。所以李忱此時此刻的創(chuàng)作心理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是很難區(qū)分的。可以說又有意又無意,有意中有無意,無意中有有意。正是這種混茫朦朧狀態(tài)構(gòu)成了他的創(chuàng)作心理內(nèi)容,使他吟出了那樣兩句詩。沒有這種狀態(tài),他的詩是吟不出來的,所謂“詩言志”者,其“志”大半就是在這種無意中“言”出來的。“言志”而意識到是在“言志”,恐怕就“言不由衷”了。

    打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shù)中國論壇 >>
    發(fā)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藝術(shù)與癲狂》下
    · “有心栽花花不發(fā),無意插柳柳成蔭”(1)
    · “有心栽花花不發(fā),無意插柳柳成蔭”(2)
    · “有心栽花花不發(fā),無意插柳柳成蔭”(3)
    · “有心栽花花不發(fā),無意插柳柳成蔭”(4)
    · “有心栽花花不發(fā),無意插柳柳成蔭”(5)
    · “有心栽花花不發(fā),無意插柳柳成蔭”(6)
    · 藝貴自然(1)
    · 藝貴自然(2)
    · 藝貴自然(3)
    · 藝貴自然(4)
    · 自然與自由
    · 自由與目的(1)
    · 自由與目的(2)
    · 魯迅論創(chuàng)作目的(1)
    · 魯迅論創(chuàng)作目的(2)
    · 魯迅論創(chuàng)作目的(3)
    · 魯迅論創(chuàng)作目的(4)
    · 魯迅論創(chuàng)作目的(5)
    · 魯迅論創(chuàng)作目的(6)
    · 非理性是更高的理性
    · 瘋?cè)擞欣硇詥幔浚?)
    · 瘋?cè)擞欣硇詥幔浚?)
    · 本能和自然中的理性(1)
    · 本能和自然中的理性(2)
    · 情中之理(1)
    · 情中之理(2)
    · 情中之理(3)
    · 情中之理(4)
    · “無私心即是當(dāng)理”
    · 仁與智
    · “創(chuàng)作總根于愛”(1)
    · “創(chuàng)作總根于愛”(2)
    · 人類行為的根源是情
    · 理不是先導(dǎo)而是事后的反省
    ·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從無意到有意,從有意到無意
    · 人的心理生活是多種水平、多層次的統(tǒng)一過程
    · 意識與潛意識的界線是模糊的
    · “心靈之運(yùn)行,非直線而為圓形”(1)
    · “心靈之運(yùn)行,非直線而為圓形”(2)
    · 有我在而無我執(zhí)
    · 余論(1)
    · 余論(2)
    · 余論(3)

    国产97人人超碰caoprom…
  • <sup id="q8qqq"></sup>
    
    <cite id="q8qqq"><ul id="q8qqq"></ul></cite>
  • <noscript id="q8qqq"><optgroup id="q8qqq"></optgroup></noscript>
    <nav id="q8qqq"><code id="q8qqq"></code></nav>
  • <small id="q8qqq"></small>